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的通知-pg电子麻将胡了
字号:
六政办〔2022〕1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驻六安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14日
六安市“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
目 录
1.总论 5
1.1 项目背景 5
1.2 指导思想 6
1.3 基本原则 7
1.4 规划范围 8
2. 现状与形势 9
2.1 区域概况 9
2.1.1 自然地理 9
2.1.2 地形地貌 9
2.1.3 水文气象 10
2.1.4 社会经济 11
2.1.5 河流水系 11
2.1.6 水资源状况 12
2.2 “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 13
2.2.1 取得的主要成效 13
2.2.2 节水工作的亮点 17
2.3 面临的形势 20
3.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节水潜力分析 22
3.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
3.1.1 供水工程及供水能力 22
3.1.2 供水量与用水结构 22
3.2 节水指标与潜力分析 23
3.2.1 节水指标与标准分析 23
3.2.2 农业节水潜力 24
3.2.3 工业节水潜力 24
3.2.4 城镇生活节水潜力 25
3.2.5 综合节水潜力 25
4. 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26
4.1 规划目标 26
4.2 总体布局 28
4.2.1 农业总体布局 28
4.2.2 工业节水布局 30
4.2.3 城镇节水布局 30
5. 主要任务及工作内容 32
5.1 总量强度双控 32
5.2 农业节水 33
5.3 工业节水 34
5.4 城镇节水 36
5.5 非常规水源利用 37
5.6 节水能力建设 37
5.7 节水载体建设 38
5.8 节水宣传及教育 38
6. 重点工程建设 39
6.1 农业节水重点工程 39
6.1.1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39
6.1.2 高标准农田建设 41
6.2 工业节水重点工程 42
6.3 城镇生活节水重点工程 43
6.3.1 生活供水及管网改造工程 43
6.3.2 园林绿化节水改造 43
6.4 非常规水源利用重点工程 44
6.5 能力建设重点工程 44
6.5.1 取水计量监测管理 44
6.5.2 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4
6.5.3 进一步推进建立水权交易市场 45
6.6 节水载体建设 45
6.7 节水宣传与教育 46
7. 制度建设 47
7.1 深入贯彻总量强度双控制度 47
7.2 落实相关政策制度与标准 47
7.3 建立节水市场调节与激励机制 48
8. 实施效果分析 49
8.1 经济效益 49
8.2 社会效益 49
8.3 生态环境效益 50
9. 保障措施 52
1. 总论
1.1 项目背景
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事关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新的战略部署,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标志着节水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2019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联合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2021年10月,习近平在济南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水利部积极推进全社会节水、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以及开展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等措施;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三五”期间,六安市稳步落实省委省政府政策,在节水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篇起步,水资源管理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必须准确把握节水工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遵循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为六安市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现辖四县三区,国土总面积15458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463.33万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669.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6.6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24.18亿元。境内有淠河、史河、杭埠河等7条主要河流,拥有佛子岭、梅山、磨子潭等六大水库,以及“新中国人工灌区之最”——淠史杭工程。平均水资源总量达89.12亿立方米,是下游合肥、淮南沿线城市近千万人口的重要水源地。
随着城市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快速加大,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节水优先,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把节约用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强化指标刚性约束,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强化节水监督考核,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大力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重要举措。
1.2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为目标,以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以及非常规水源利用为重点,以加强各类节水型载体创建为抓手,以节水科技创新和市场机制改革为动力,把节水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科学谋划新时期节约用水工作任务,坚持以水而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聚焦重点领域和缺水区域,实施重大节水工程,加强监督管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3 基本原则
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要求,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1)统筹规划、协同联动。统筹节约用水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行业用水节水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节水重要区域和重点领域,各级部门密切协作,全社会共同行动,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
(2)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根据六安市城市空间布局,结合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确定节约用水目标指标,聚焦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合理安排节水工程和节水措施,加强用水方式转变,强化节水管理。
(3)分类施策、技术引领。统筹考虑不同区域水资源条件、产业布局、用水结构和水平等,推进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先进节水技术与工艺,分类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4)政策引导,全民参与。建立健全节水法规体系,完善市场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全社会爱水节水惜水的良好习惯。
1.4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六安市全境,包括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四县和金安、裕安、叶集三区,国土总面积15458km2。
2. 现状与形势
2.1 区域概况
2.1.1 自然地理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东与合肥市、淮南市相连,南接安庆市,西与河南信阳市接邻,北与阜阳市隔河相望。东西宽176km,南北长179km,总面积15458km2。
2.1.2 地形地貌
六安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呈梯形分布,河流、盆地、湖泊相间其中。全市可分为大别山北坡山地、江淮丘陵、江淮岗地和平原四大地貌单元。
大别山北坡山地分布在梅山、响洪甸、佛子岭、龙河口四大水库北线以南。山地根据不同海拔高程又分为中山和低山,中山区分布在西南边境海拔800m 以上,随着山体的垂直高度变化,土壤、气候、植被差异十分明显。低山区分布在中山北外圈,海拔高度400~800m。山间分布着平缓而较开阔的盆地,有限耕地集中于此。
江淮丘陵是大别山余脉的延伸,一般海拔高度在100~400m之间,呈波状起伏,峰原坡缓,盆地开阔。地面坡度一般小于25°,少数高丘大于25°。
江淮岗地,海拔高度在50~100m 之间。该地区地貌最大特点是既呈台状,又有相对高差在10~30m 左右的岗冲起伏。
平原分布在淮河南岸,沣、汲、淠河下游河谷,沿湖周围和杭埠河、丰乐河下游两侧。
2.1.3 水文气象
六安地处北亚热带的北缘,属湿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季风显著,雨量适中;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光、热、水配合良好。但由于处在北亚热带向温带转换的过渡带,暖冷气流交会频繁,年际间季风强弱程度不同,进退早迟不一,因而造成气候多变,常受水、旱灾害的威胁,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亦多。春季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过渡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雨量增多,冷暖无常,天气多变,低温阴雨天气常有出现。夏季天气炎热,从6 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在多数年份里,这一时期湿度大、雨量集中,常有洪涝发生。梅雨过后,天气晴热,光照充足,偏南风为主,常出现伏旱。秋季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季节,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冬季常受北方冷空气侵袭和控制,气温低、湿度小,晴天多,雨雪少,偏北风占优势。
全市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4.6℃~15.6℃,自东北向西南随地势抬高而递减。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16.7mm,具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少、夏春季多、冬秋季少以及年际间降水悬殊过大等特点。降水季节,夏季(6~8 月)雨量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5.0%,春季(3~5 月)占26.2%,秋季(9~11 月)占18.4%,冬季(12~2 月)最少,占10.4%。年际间变化,降水最多年一般是最少年的三倍左右。年平均降水日为112~125.6d,年平均降雪日为10~12d,少年仅有2d,多年可达15d 以上。
全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9%,年平均日照时数2226h,日照率达50.8%。年均无霜期210~230d。多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0m/s,常年风向东南偏东。影响全市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旱涝灾害。
2.1.4 社会经济
六安市全市共3区4县,有87个镇、43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124个社区、1818个农村委员会。2020年末常住人口463.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1.25万人,城镇化率47.8%。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669.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6.6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24.1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36.3:49.4。
202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09.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4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3.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6.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45.7万吨,下降0.4%;油料产量12.2万吨,增长1.9%;棉花产量3091吨,下降25.4%。
2.1.5 河流水系
六安市河流水系分为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其中一级支流7条,二级支流21条。境内流域面积在100~1000km2之间的河流有40余条,1000~3000km2之间的河流有8条,5000km2以上的河流1条。全市平均河网密度0.14km/km2。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由六安市霍邱县临水镇入境,于新店镇出境,流经六安市河道长达79km,约占淮河总长度的7.9%。主要支流有:淠河、史河、汲河、沣河、东淝河;长江在六安市境内主要支流有:杭埠河、丰乐河。六安市主要河流基本情况表见表2.1-1。
六安市主要湖泊有城西湖、城东湖,均位于淮河一级支流的下游入淮口附近。基本情况见表2.1-2。
表2.1-1 六安市主要河流基本情况一览表
流域 |
水系 |
河流名称 |
境内河长(km) |
境内流域面积(km2) |
流经县、区 |
备注 |
淮河 |
淮河 |
淮河 |
75 |
|
霍邱县 |
干流 |
史河 |
史河 |
120 |
2685 |
金寨县、叶集区 |
一级支流 |
|
淠河 |
东淠河 |
103 |
2697 |
霍山县、裕安区 |
二级支流 |
|
西淠河 |
68 |
1585 |
金寨县、裕安区 |
二级支流 |
||
淠河 (包括东、西淠河) |
253 |
5569.4 |
金寨县、霍山县、金安区、裕安区、霍邱县 |
一级支流 |
||
淮河 |
汲河 |
160 |
2200 |
霍邱县、金寨县、裕安区 |
一级支流 |
|
淮河 |
沣河 |
75 |
1750 |
叶集区、霍邱县 |
一级支流 |
|
淮河 |
东淝河 |
152 |
2157.1 |
金安区 |
一级支流 |
|
长江 |
巢湖 |
杭埠河 |
97.17 |
1587.5 |
舒城县 |
一级支流 |
巢湖 |
丰乐河 |
112.45 |
1354 |
金安区、舒城县 |
一级支流 |
表2.1-2 六安市主要湖泊基本情况一览表
流域 |
湖泊名称 |
位置 |
正常蓄水位(m) |
水面面积(km2) |
容积(108m3) |
集水面积(km2) |
所属河流 |
淮河 |
城西湖 |
霍邱县 |
19.0 |
110 |
0.86 |
1774 |
沣河 |
城东湖 |
霍邱县 |
20.0 |
140 |
2.80 |
2170 |
汲河 |
2.1.6 水资源状况
六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9.12亿m3(采用安徽省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数据),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6.11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3.01亿m3。
六安市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47.24亿m3(采用安徽省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数据),可利用率53.0%。
2.2 “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
2.2.1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十三五”节水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期间,六安市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坚持“节、引、调、管”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节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至2020年末,全市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24.96亿m3目标值以内(其中2020年用水总量为22.262亿m3,2020年市局下达各县区用水总量为24.96亿m3),万元gdp用水量147.93 m3(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比2015年同期224.1 m3(根据2015 年修正后的gdp计算)下降34%(“十三五”目标值下降3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4.9m3(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比2015年同期98.1m3(根据2015 年修正后的工业增加值计算)下降54.3%(“十三五”目标值下降2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167(“十三五”目标值0.515)、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9.1%(“十三五”目标值10%)、节水型器具155876件(十三五”目标值136722件)。
(二)农业节水
“十三五”期间,进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大力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建成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13处;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42万亩(喷灌0.36万亩、微灌0.82万亩、低压管灌3.24万亩);完成小型泵站更新改造19531kw,小型水闸新建、加固470座,中小灌区21万亩,塘坝扩挖46985座,河沟整治1423条,末级渠系536km;完成水利专项资金治理面积36.6万亩。截至2020年六安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167,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6.16万亩,建成节水灌溉面积265.43万亩,大中型灌区渠首计量率达100%。
(三)工业节水
截至2020年,加大技术改造,促进节水降耗,扎实开展省级节水型企业创建,截至目前为止,已完成81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创建,其中列入百家企业节水行动和高耗水行业重点企业名录的20家企业已全部完成创建;加强用水监督,夯实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用水计量体系。在工业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截至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44.9m3,较2015年下降54.3%。
(四)城镇节水
一是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指示精神,以“绿色发展、节水先行”为工作方针,以“有水知节水、好水知珍贵”为理念,提出了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目标,成立了六安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2015年成功创建“安徽省节水型城市”(建城〔2015〕130号),2017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命名第八批(2016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的通报》,正式命名六安市为“国家节水型城市”。二是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加大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力度,降低管网漏损率。开展小区漏损管控在线监测工作,利用小区总管理表,监测小区的夜间最小流量,针对漏损率较大的小区,有的放矢的进行查漏和修漏;加强市政公共用水管理,建设市政定点取水点,实现市政公共用水定点取水、计量取水;加强执法,打击偷盗水、违章用水行为。经核算,截至2020年末,城镇管网漏损率有效降低至9.1%。三是大力推广节水器具普及和节水型单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节水器具和节水产品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严格执行节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销售市场监督和管理。积极开发新型的节水器具,逐步推广新型可靠的节水器具。政府机关、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要全面使用节水型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引导居民尽快淘汰现有住宅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新型节水器使用的积极性。2020年,我市共有节水型器具155876件(“十三五”指标136722件),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已达100%。2020年底前完成了市级机关52家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包括市本级共9家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创建),创建率为82.5%,完成市级事业单位145家节水型单位创建,创建率62.2%。结合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十三五期间已完成19家节水型小区创建。
(五)节水能力与制度建设
十三五期间,六安市节水能力与制度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加快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目前六安市大中型灌区渠首(总干渠、干渠及分干渠)计量率已达100%。二是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已建立市、县重点取用水户监管名录,重点用水户均已完成取水在线计量安装,逐户建立档案,推进取用水户监管规范化。三是完善用水总量控制体系。按照“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确保生态基本需水,优化配置生产用水”的原则,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强化计划用水管理,按时下达年度用水计划,确保我市年度用水总量和计划控制有效。建立重点取用水户监控名录范围,按照计划用水总量,强化管理。四是强化取水许可与节水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和水平衡测试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依法加强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加强取用水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依法查处无证取水等违法行为。严禁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新增地下水取水量。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管理。五是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在《国家节水行动安徽省实施方案》、《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db34/t 679—2019)基础上,制定国家节水行动六安市实施计划和行业用水定额,完善节水标准体系。
(六)节水宣传
十三五期间做的节水宣传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高度重视节水宣传工作。把“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宣传列为全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重点宣传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水法规宣传贯彻工作。每年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 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市政府制定了《2018年六安市“碧水行动”水法宣传三年工作方案》,根据宣传方案,每年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2020年开展了以“建设幸福河湖”为主题的7项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节水知识,营造节水氛围,提升节水意识。二是宣传方式多样。水利局每年投入30余万元用于节约用水宣传活动,通过在各种平台上广泛进行节水宣传工作。如每年3月22日在《皖西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在《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水利报》、《中安在线》上刊发节水经验,邀请电视台做专题宣传、向市民发送手机宣传短信、组织市水利骑行队和皖西学院骑行队沿市区主干道及龙河口水库骑行宣传、组织水法知识竞赛,实施“法律六进”。除世界水日外,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利用节水宣传周、六五环境日、12.4宪法宣传日等多种活动期间,大力宣传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及节水知识。同时每年按期发布《六安市水资源公报》、让公众了解六安市水情。
2.2.2 节水工作的亮点
(一)农业水价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2015年水利部确定六安市裕安区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区,截至目前,该区共实施试点项目2个,项目区分别位于丁集镇、徐集镇境内,共辐射7个行政村3万亩农田。“十三五”期间,通过借鉴裕安区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经验模式,六安市先后有六个县区开展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工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整合镇、村、农户等各方资源成立用水协会,共同作为管护主体,层层签订管护协议书,明确水利设施产权、使用权,并对用水户实行奖罚并举;采取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调整水价、实行节水奖励等措施,增强群众节水意识,形成人人用水管水护水节水的良好氛围。产业发展善用水。农业水价改革的农业节水效益显著,农田亩均年节水达100~150m3,带动了试点项目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农业转变,在用水量减少的条件下,农业收入稳步增加,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六安市成为第八批(2016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之一,也是我省继合肥、黄山、池州三市之后,第4个国家节水型城市,“十三五”期间,六安市以“有水知节水、好水知珍贵”为主题,全面开展国家节水城市创建工作,依靠创新体制、创新手段、创新理念,以创新促创建,立足“科技节水,智能管理”思路,顺应“互联网 ”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城市节水管理新模式,构建节水信息管理系统,将微信公众号和节水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打造“节水微管家”服务平台。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创建通过对用水和节水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调整用水结构,加强用水管理,合理配置、开发、利用水资源,形成科学的用水体系。有助于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城市水资源,提高科学用水,合理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障城市经济和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水权确权改革试点工作激发节水内生动力
2019年1月,我市金安区被列为全省唯一水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经过一年实践,我市顺利完成了水权确权登记改革的各项任务并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主要完成了以下任务,一是制定了《金安区水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明确了试点总体目标、具体任务、时间节点及保障措施等。二是开展了金安区取用水户调查摸底统计,2019年共计调查统计已办取水许可生活供水企业12家、工业用水企业13家,农业灌溉取水工程874个,其中包括小型水库268座、塘坝344口、直灌涵闸173个、提水泵站99个;2020年共计调查统计农业灌溉取水工程240个,其中包括直灌涵闸123个、提水泵站116个、小水库1座。三是重点开展农业用水量核算,结合灌区续建配套、节水工程改造对农业灌溉近年用水情况分片区核定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和水量。四是全面开展水权确权登记,2019年与257个权利人(村民委员会或农业用水大户)签订了确权协议,经金安区人民政府审定批准后,为权利人发放水权证共计900本,其中小型水库291本、塘坝338本、直灌涵闸179本、提水泵站92本;2020年发放水权证共计240本,其中直灌涵闸123本、提水泵站116本、小水库1本,基本实现一户一证。五是建成取水口取水量信息和确权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确权水量核算、水权证申请、延续、变更、注销及确权户取水实时计量等功能。六是初步建成金安区水权分配、确权、登记制度体系,制定了《金安区水权确权登记实施办法(试行)》,总结了工业取水确权的“六个步骤”和农业取水确权的“三个明确”,制定了水资源使用权证书,为下一步探索开展水权交易及强化水资源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完成金安区水权确权与登记发证后,2020年12月,金安区毛坦厂镇人民政府与安徽明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中国水权交易所达成安徽省首单水权交易。本次水权交易不仅是安徽省首单水权交易,也是南方丰水地区政府水资源使用权有偿出让的有益探索。通过本次交易一是满足了企业用水需求,为丰富地区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做出了贡献。二是盘活了朱砂冲水库的闲置水源,交易收益有效缓解了水库运行维护资金压力,并增加了河道生态流量。三是作为以水为主要条件的漂流项目,取水权的有偿取得体现了水资源的价值。以此为起点,六安市将进一步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研究建立水权交易长效机制。
(四)建设节水主题公园营造良好的节水宣传氛围
六安市2020年12 月完成九里沟节水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公园占地57.84 公顷,按照知水、治水、节水、爱水、亲水五个分区进行建设。通过节水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一是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去处,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二是营造浓厚的节水文化宣传氛围,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市民更容易接受学习节水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接受节水氛围熏陶。三是拓宽了节水宣传新模式,公园属于开放式,起到了长效宣传的效果,为我省节水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提供有有益尝试。
(五)出台市级地方用水标准为节水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用水定额是衡量用水户用水水平、挖掘节水潜力、考核节水成效的科学依据。用水定额编制是配合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2020 年12 月28 日,六安市场监管局批准《六安市行业用水定额》(db3415/t 3—2020)的实施,为促进我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2.3 面临的形势
(1)节水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时期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破除国家水安全制约瓶颈问题的重要时期。六安市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受气候、地形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遭遇偏干旱年份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供求矛盾紧张的局面。与此同时,六安市属于合肥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源头区,承担着向合肥市供水的任务,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2)节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六安市2020年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畜用水为17.23亿m3,占全市用水总量的77.4%,节水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干旱缺水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六安市农业节水任务重,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普及农田节水技术,全面提升水分生产效率,是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节水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节水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六安市尚有节水潜力可挖。农业方面,2020年末,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167,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工业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4.9m3(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虽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74.3m³),但与安徽省用水先进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合肥25.7 m³,滁州25.1 m³);城镇方面,截至2020年末,城镇管网漏损率有效降低至9.1%,但仍有提升空间。所以,要通过节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随着六安市经济快速发展及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节水型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通过大力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稳定增长的节水资金投入机制,进而形成持久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社会力量,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水价机制、水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各主体的经济动力;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节水资金投入机制,不断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节水服务,推行合同节水管理等第三方节水服务模式,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规范化的节水服务企业。
3.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1 供水工程及供水能力
供水工程按水源可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供水工程两大类。主要包括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调水工程,以浅层地下水或中深层地下水为水源的水井工程。
①蓄水工程
六安市现有大型水库6座,总库容70.87亿m3;大型湖泊2座,总库容50.0亿m3,兴利库容35.02亿m3;中型水库6座,总库容1.75亿m3,兴利库容1.36亿m3;小型水库1326座,总库容4.48亿m3,兴利库容2.74亿m3;塘坝115839座,总库容6.52亿m3,兴利库容5.36亿m3。
②引提水工程
六安市现有水电站203座,总装机48万kw,其中装机500kw以上水电站93座(45.7万kw);水闸2720座,过闸总流量4万m3/s;开发了举世闻名的淠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00万亩,其中六安市境内457.3万亩;建成50kw及以上泵站432座,总装机容量9.12万kw,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泵站为骨干,大中小型泵站相结合,灌排相结合的机电排灌体系。
3.1.2 供水量与用水结构
2020年全市供水总量为22.262亿m3。其中地表水为21.749亿m3,占供水总量的97.7%;地下水为0.076亿m3,占供水总量的0.3%;其他水源供水量0.37亿m3,占供水总量的2.0%。
表3.1-1 六安市2020年供水情况表
供水水源 供水情况 |
地表水源 |
地下水源 |
其他水源 |
合计 |
供水量(亿m3) |
21.749 |
0.076 |
0.438 |
22.262 |
占比(%) |
97.7 |
0.3 |
2.0 |
100.0 |
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约22.262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6.768亿m3,占用水总量的75.3%;工业用水1.94亿m3,占用水总量的8.7%;居民生活用水1.926亿m3,占用水总量的8.7%;城镇公共用水0.474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林牧渔畜用水0.465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生态环境用水0.690亿m3,占用水总量的3.1%。
表3.1-2 六安市2020年用水情况表
用水户 用水情况 |
农田 灌溉 |
林牧 渔畜 |
工业 |
城镇 公共 |
居民 生活 |
生态 环境 |
合计 |
用水量(亿m3) |
16.768 |
0.465 |
1.94 |
0.474 |
1.926 |
0.690 |
22.262 |
占比(%) |
75.3 |
2.1 |
8.7 |
2.1 |
8.7 |
3.1 |
100.0 |
3.2 节水指标与潜力分析
3.2.1 节水指标与标准分析
按照《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安徽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对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的相关要求,在现行《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db34t679-2019)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节水先进地区相关标准,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六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工业和城镇等重点节水领域近期规划主要节水指标,见表3.2-1。
表3.2-1 六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近期主要节水指标
主要节水指标 |
2020年 |
2025年(目标值) |
|
综合 |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
34%(较2015年) |
20%(较2020年) |
农业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167 |
0.550 |
工业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54.3%(较2015年) |
18%(较2020年) |
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91% |
94% |
|
城镇 |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
9.1% |
8% |
3.2.2 农业节水潜力
农业节水潜力主要在农田灌溉用水上。工程节水重点放在滴灌、管灌、微灌设施建设、更新、维修和田间工程配套、高标准田建设等节水改造上。非工程节水措施主要包括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改进灌溉制度和实施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等。
现状年2020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56.16万亩,实际灌溉面积522.21万亩,年毛灌溉用水量16.768亿m3,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321.1m3/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167,规划水平年202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167提高到0.55,在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后,预测规划水平年2025年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由现状的321.1 m3/亩下降到301.66m3/亩,则2025年农业节水潜力为10152万m3。
3.2.3 工业节水潜力
工业节水潜力主要体现在调整产业结构、改良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输水管道漏损等方面,“十四五”期间,全市工业节水应加强节水技术改造,强化工业节水管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现状年2020年六安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4.9m3/万元,根据节水要求,至规划水平年202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将下降18%(降至44.4m3/万元),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现状91%提高到94%,工业节水潜力达3319万m3。
3.2.4 城镇生活节水潜力
城镇生活节水潜力主要体现在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和节水器具普及率的提高。根据确定的城镇生活节水指标,采取节水措施后,六安市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可由十三五预期9.1%降低至8%以下,城镇生活节水潜力可达256万m³。
3.2.5 综合节水潜力
根据以上农业、工业、城镇生活节水潜力分析成果,全市节水潜力达13727万m3,其中农业节水潜力10152万m3,占73.96%;工业节水潜力3319万m3,占24.18%;城镇生活潜力256万m3,占1.86%。不同行业节水潜力见表3.2-2。
表3.2-2 不同行业节水潜力表
行业 |
农业 |
工业 |
城镇生活 |
合计 |
节水潜力 (万m3) |
10152 |
3319 |
256 |
13727 |
比例(%) |
73.96 |
24.18 |
1.86 |
100 |
4.1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至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25.23亿m3,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0%以上。
——农业节水。至2025年,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5,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达到99.9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9万亩。
——工业节水。至202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8%。
——城镇节水。至2025年,全市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力争达到8%。
——非常规水源利用。至2025年,非常规水利用率稳步提高。
——节水能力建设。至2025年,非农业用水计量率达到100%。在金安区水权确权登记试点的工作基础上,扩大范围,进一步推广水权交易,培育水市场。
——节水载体建设。至2025年,全市新创建3个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5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市直机关及85%以上的市直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4个省级节水型灌区;所有县域全部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建设。
六安市“十四五”节水规划指标体系见表4.1-1,六安市2025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指标分解情况见表4.1-2。
表 4.1‑1 六安市 “十四五”节水规划指标体系表
类别 |
序号 |
指 标 |
2020年完成情况 |
2025年目标 |
备注 |
总体目标 |
1 |
用水总量控制(亿m3) |
22.262 |
25.23 |
|
2 |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
34 |
〔20〕 (较2020年) |
|
|
农业 |
3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167 |
0.55 |
|
4 |
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 (万亩) |
65.54 |
〔99.93〕 |
|
|
5 |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
4.42 |
〔9〕 |
|
|
6 |
水肥一体体灌溉面积(万亩) |
- |
〔19〕 |
|
|
工业 |
7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54.3 |
〔18〕 (较2020年) |
|
8 |
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91 |
94 |
|
|
城镇 |
9 |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
9.1 |
8 |
|
10 |
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 |
100 |
100 |
2019年达100% |
|
节水能力建设 |
11 |
非农业用水计量率(%) |
100 |
100 |
一级计量 |
12 |
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成数(个) |
2 |
〔4〕 |
|
|
节水载体建设 |
13 |
节水型社会达标县(个) |
3 |
〔4〕 |
全部县域均达标 |
14 |
节水型企业建成(家) |
81 |
〔5〕 |
|
|
15 |
节水型园区建成数(个) |
0 |
〔3〕 |
|
|
16 |
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个数(个) |
214 |
238 |
|
注:
1、指标中带〔〕为5年累计数,其余为期末达到数;
2、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不包括贯流式火电直流冷却水、再生水等非常规用水量;
表4.1‑2 六安市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
序号 |
项 目 |
六安市“十四五”节水规划目标 |
备 注 |
|||||||
六安市 |
金安区 |
裕安区 |
叶集区 |
霍邱县 |
舒城县 |
金寨县 |
霍山县 |
|||
1 |
用水总量控制(亿m³) |
25.23 |
4.61 |
3.60 |
1.34 |
8.10 |
3.91 |
1.92 |
1.75 |
约束性 |
2 |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
〔20〕 |
〔25〕 |
〔25〕 |
〔18〕 |
〔25〕 |
〔25〕 |
〔20〕 |
〔20〕 |
约束性 |
3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18〕 |
〔18〕 |
〔18〕 |
〔18〕 |
〔18〕 |
〔18〕 |
〔18〕 |
〔118〕 |
约束性 |
4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5 |
0.549 |
0.549 |
0.554 |
0.548 |
0.552 |
0.558 |
0.564 |
预期性 |
注:
1、指标中带〔〕为5年累计数,其余为期末达到数;
2、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不包括贯流式火电直流冷却水、再生水等非常规用水量;
4.2 总体布局
根据区域自然地理情况、水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及开发利用特点,六安市“十四五”节水规划总体布局应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一致,并为未来各区域发展提供相应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提出各区域未来发展的布局思路。
4.2.1 农业总体布局
六安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呈梯形分布,河流、盆地、湖泊相间其中。全市可分为大别山北坡山地、江淮丘陵、江淮岗地和平原四大地貌单元。
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主要水系为淠河、史河及杭埠河水系。该区位于大别山区,区内包含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响洪甸、梅山及龙河口6座大型水库,是淠史杭灌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地。区域内耕地面积较小,人口相对稀少,除乡镇中心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对水资源需求及供水保证程度要求不高。灌区主水源的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龙河口、白莲崖6座水库是整个江淮分水岭地区防洪保安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皖西、皖中、豫东南防洪安全的屏障。该区农业节水方向重点为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条件,兴建塘坝、小水库等小型蓄水工程,加大对雨洪水的集蓄利用。在山间宽缓的平原谷底,适宜发展以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
霍邱县是安徽省农业大县,是安徽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县内淮河穿境而过,境内有城东湖、城西湖。该区是节水灌溉发展的重点区域。应高效使用地表水,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改变沿淮地区“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大力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减少面源污染;完善田间灌排渠系,推行农艺节水和深耕深松。实施“江淮粮仓”发展战略,推进优质稻米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形成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和粮油加工产业集群。以“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实施生态菜篮子工程,扩大霍邱县蔬菜基地规模。
金安区因地处江淮分水岭,属干旱易发区。农业节水方面,重点是解决灌区骨干工程老化失修、渠系不配套、渗漏损失严重等问题,开展田间工程节水改造、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高效输配水技术。加强区域塘坝水资源调控、非充分灌溉技术及水肥耦合与高效利用技术方面的示范。,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与灌溉定额管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油料、果树、苗木、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加大耐旱作物种植比例。
金安、裕安、叶集城区农业节水重点解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开展田间工程节水改造、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高效输配水技术。加强区域塘坝水资源调控、非充分灌溉技术及水肥耦合与高效利用技术方面的示范。大力推广“浅湿间歇”、“浅晒深湿”的水稻节水灌溉制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与灌溉定额管理。
4.2.2 工业节水布局
围绕淮河生态经济带、淠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规划,结合区域发展定位,积极转变用水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工业节水力度,深挖节水潜力,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和工艺技术提升。通过加大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新鲜水资源的取用量。
工业节水重点加快对现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限制和淘汰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和设备,通过加大再生水和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新鲜水资源的取用量;努力推行分质供水,加强水污染防治,建立和完善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等。
4.2.3 城镇节水布局
金寨、霍山、舒城大别山区,为国家和省级生态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重要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功能区。应按照保护优先、点状开发、和谐发展的思路,开展城镇布局规划研究,完善城镇布局;应坚持绿色发展,严格项目准入门槛,适度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旅游服务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产业。该区是我省重要的旅游区,部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较高,应着力降低城镇管网漏失率,重点加强公共服务机构节水,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鼓励和推进再生水利用,在发展中保护好良好生态。
六安市城镇节水重点围绕合肥都市圈发展要求,加强城镇、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需水管理,控制城镇用水过快增长。城镇节水需开展管网普查、水平衡测试和改造漏损管网,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对城区老旧小区节水器具进行改造。在金安区水权确权登记试点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建立水权交易市场。继续推动公共机构和城镇居民家庭节水,创建节水型小区,不断强化城镇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重水源全面提升城镇生活节水水平,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建设节水型社会。
5.1 总量强度双控
强化指标刚性约束。制定市“十四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方案,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强化节水指标刚性约束。科学制定区域年度用水计划,实施差别化管控。加强用水定额管理,严格执行《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
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意见》,编制各类密切相关的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并进行规划水资源论证,按照确定的可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提出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控制性指标,真正实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落实《关于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水节约〔2019〕136号),全面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从严审批新增取水许可申请,叫停节水不达标的项目,推行水效标识、节水认证和信用评价。
强化节水监督考核。逐步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将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完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严格节水责任追究。各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节水目标任务落实到位。按照国家和省部署建立市级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
5.2 农业节水
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灌排体系,推广节水灌溉方式;抓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积极配合国家节水行动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实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符合农业用水、计量条件和节水要求。至2025年,六安市新增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99.9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主要灌溉方式为管灌、喷灌、滴灌和微灌;“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19万亩,创建省级节水型灌区4处。
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持续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改造渠首引水工程,通过改在引水涵闸、灌溉泵站、对引渠清淤疏浚,提高引水流量,增加可供水量。通过对淤积严重的骨干灌排沟进行疏浚、衬砌,对阻水、老化严重的渠系配套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改造或新建输配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同时开展灌区量测水设施及信息化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由渠首计量向干支渠口计量逐步延伸,至2025年全市大中型灌区渠首计量率达到100%。
完善田间灌溉工程体系。结合全省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等规划,加快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强田间渠系配套和河流沟塘治理,利用大沟引水、发展引河灌溉,积极拦蓄降雨,因地制宜,在大沟控制点建设闸(坝)等雨洪资源调蓄工程,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优化配置水源,充分利用天然降水,高效使用地表水,优化灌区供需水结构,通过调减部分水田面积,改种耗水更少的作物,引导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单季作物替代两季作物等措施减少农田灌溉取水量。
推广畜牧渔业节水。实施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和建设,推进养殖无水无害化处理和适度再生利用,提高畜禽饮水、畜禽养殖场舍冲洗、粪便污水资源化等用水效率。发展节水渔业,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和保障饮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改造。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推进小厂整合,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饮水安全,安装计量设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创造良好的节水条件。
5.3 工业节水
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落实《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完善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年许可量地表水5万m3以上、地下水3万m3以上的自备水源工业取水户全部纳入国家、省、市在线监测系统。
强化生产用水管理。督促重点企业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对用水水平达不到国家定额标准或政策要求的企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着力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生产全过程,特别是高耗水企业,要根据国家和《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六安市行业用水定额》要求,制定企业节水目标、节水计划,强化节水管理和节水技术改造。
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用水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定期开展用水统计和用水合理性分析。实施企业取水口规范化管理,完善企业用水三级计量体系。
推动企业节水增效。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污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严控废污水排放。加快实施《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第一、二批)》,严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根据《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目录(第一批)》,对采用列入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予批准取水许可;未按期淘汰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依法严格查处。到2025年,火力发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创建5家省级节水型企业。
积极推进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水梯级串联循环利用。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
构建有利于水循环的园区产业体系,将节水及水循环利用作为园区资源循环化改造的重要内容。鼓励入园企业开展企业间的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建立园区企业间循环、节约用水产业体系。新建园区应当规划建立适当的供排水、水处理及梯级循环利用设施,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至2025年,创建3家省级节水型园区。
5.4 城镇节水
强化节水型城市建设。继续开展节水型单位和社区建设,加强城镇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落实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即节水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用水单位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十三五”期间六安市金安区、金寨县和霍山县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十四五”期间各县域仍将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完善节水管理机制,严格管理监督考核制度,调整用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完成六安市全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保障县域各行业节水工作全面推进。六安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情况见表5.4-1。
表 5.4‑1 六安市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建设
县(区) |
“十三五”创建情况 |
是否为“十四五”创建目标 |
|
是否为“十三五”目标 |
验收情况及时间 |
||
金安区 |
是 |
2019年完成验收 |
- |
裕安区 |
- |
- |
是 |
叶集区 |
- |
- |
是 |
霍邱县 |
- |
- |
是 |
舒城县 |
- |
- |
是 |
金寨县 |
是 |
2020年完成验收 |
- |
霍山县 |
是 |
2020年完成验收 |
- |
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有效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快制定和实施老旧供水管网改造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重点推动老城区老旧漏损管网改造。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的监督管理,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到2025年,中心城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以内。
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城市园林绿化宜选用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耐旱型植被,采用喷灌、微观等节水灌溉方式。公共机构要建立用水监控平台,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雨水积蓄利用,新建公共建筑必须使用节水型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到2025年,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积极推进餐饮、宾馆、娱乐等行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从严控制洗浴、洗车、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洗车、娱乐等特种行业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特种用水范围和执行特种用水价格。严禁盲目扩大用水景观、娱乐的水域面积。
5.5 非常规水源利用
将再生水利用的有关要求和配套设施建设列入相关规划。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时,应预留再生处理设施空间。优化城市供水系统与配水管网,推动具备条件的城市建立再生水利用管网系统,建立分质供水管网。
5.6 节水能力建设
完善市、县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强化取用水计量监控、取用水统计和核查体系。对重点用水单位用水效率等进行监控管理,推进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健全节水管理制度,提高内部节水管理水平。规划至2025年,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100%,水表到期轮换,实现dma分区计量,全市主要工业取水口及排水口基本实现在线监测;大中型灌区渠首计量率达到100%。积极开展水权制度探索。通过水权制度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节水;建立水价约束机制,通过市场价格调节的杠杆作用节水,成为“节水优先”的有力抓手。
5.7 节水载体建设
加快节水载体建设,到2025年,创建一批节水型学校。省级公共机构全部完成节水建设,市级机关及事业单位85%完成节水型公共机构建设,具备创建条件的县级全部机关单位和60%事业单位完成节水型公共机构建设,所有县域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验收。
5.8 节水宣传及教育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手机、社区报栏等多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当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形势以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宣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略,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等,使每一个公民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建设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步形成“浪费水可耻、节约水光荣”的社会风尚,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到2025年,累计完成建设6家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6.1 农业节水重点工程
继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优化农业节水工程措施;加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在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规模化经济地区,积极推广喷灌、微灌、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创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采用数据化智慧农业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6.1.1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淠史杭灌区工程布置采取蓄、引、提并举,形成了库、渠、塘、站联合运用和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近年来,淠史杭灌区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骨干工程的病险情况得到好转,但短板仍然存在,整个灌区的工程老损问题仍很严重,一些骨干渠道和重要建筑物仍不完善,特别是支渠及以下的田间工程,导致灌区节约用水缺少调控手段,造成尾部灌区用水困难。其次,灌区用水计量设施不足,站点布设不均匀,难以满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依据《淠史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到2025年,基本构建完善淠史杭灌区“蓄引提调”水资源配置与保障体系,基本完成灌区分干渠以上渠道工程配套和现代化改造。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解决骨干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干支渠(沟)系不配套、量水设施设备不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至2025年,六安市开展4片节水型灌区创建。六安市“十四五”节水型灌区创建名录见表6.1-2。
加强灌区计量设施建设,以灌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为抓手,推进灌区节约用水,至2025年六安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水源分散型灌区除外)渠首计量率达到100%。
表6.1‑1 六安市“十四五”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名录
序号 |
行政 区划 |
灌区 名称 |
原设计灌溉面积(万亩) |
实灌面积 (万亩) |
水源工程类型 |
灌区管理单位名称 |
1 |
裕安区 |
狮子岗灌区 |
3.80 |
0.60 |
泵站 |
狮子岗乡水利站 |
2 |
舒城县 |
龙潭河灌区 |
3.50 |
2.80 |
水库 |
汤池、阙店等乡镇人民政府 |
3 |
霍山县 |
移洋湾灌区 |
2.00 |
1.50 |
水库 |
霍山县下符桥农民用水户协会 |
4 |
霍山县 |
下符桥灌区 |
3.00 |
2.50 |
泵站 |
下符桥镇水库管理所 |
5 |
霍山县 |
黑石渡灌区 |
3.00 |
2.20 |
水库 |
霍山县下符桥农民用水户协会 |
6 |
金寨县 |
灌口集灌区 |
6.5 |
2.20 |
泵站 |
|
7 |
金寨县 |
天马灌区 |
2.10 |
1.75 |
水库 |
天堂寨镇人民政府 |
8 |
金寨县 |
金寨县泗河灌区 |
1.69 |
1.07 |
水库 |
汤家汇镇人民政府 |
合计 |
25.59 |
14.62 |
|
|
表6.1‑2 六安市 “十四五”省级节水型灌区创建名录
序号 |
县区 |
灌区名称 |
1 |
金安区 |
金安区木南农业示范园灌区(淠史杭灌区分片) |
2 |
霍山县 |
淠源渠灌区 |
3 |
金寨县 |
灌口集灌区 |
4 |
舒城县 |
杭北灌区(淠史杭灌区分片) |
5 |
叶集区 |
二道河灌区(淠史杭灌区分片) |
6 |
裕安区 |
狮子岗灌区(淠史杭灌区分片) |
6.1.2 高标准农田建设
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沿淮行蓄洪区重点县、稻渔综合种养大县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规模建设的方式,集聚各类资源,重点向耕地资源丰富、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倾斜。在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推进重点示范区”。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方式,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积极配合国家节水行动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实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符合农业用水、计量条件和节水要求。至2025年,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创建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99.93万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19万亩。
表6.1‑2 六安市 “十四五”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目标 单位:万亩
序号 |
县(区) |
新增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 |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
1 |
金安区 |
9.85 |
1.8 |
2 |
裕安区 |
23.12 |
2 |
3 |
叶集区 |
0 |
0.95 |
4 |
霍邱县 |
6 |
2.3 |
5 |
舒城县 |
31.48 |
1.7 |
6 |
金寨县 |
27.16 |
0.05 |
7 |
霍山县 |
2.32 |
0.2 |
合计 |
99.93 |
9 |
表6.1‑3 六安市 “十四五”水肥一体化灌溉工程建设目标 单位:万亩
序号 |
县(区) |
“十四五”目标 |
1 |
金安区 |
1 |
2 |
裕安区 |
17 |
3 |
叶集区 |
- |
4 |
霍邱县 |
- |
5 |
舒城县 |
0.5 |
6 |
金寨县 |
- |
7 |
霍山县 |
0.5 |
合计 |
19 |
6.2 工业节水重点工程
积极推进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水梯级串联循环利用。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六安市“十四五”期间节水型企业建设名录见表6.2-1。
表6.2‑1 六安市“十四五”省级节水型企业建设名录
序号 |
企业名称 |
1 |
霍山海创环保有限公司 |
2 |
安徽富凯矿业有限公司 |
3 |
中钢集团安徽刘塘坊矿业有限公司 |
4 |
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 |
5 |
安徽马纲张庄矿业有限公司 |
备注:“十四五”期间各县区每年至少创建1家市级节水型企业
表6.2‑2 六安市“十四五”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名录
序号 |
园区名称 |
1 |
金寨经济开发区(金寨现代产业园区) |
2 |
安徽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3 |
六安经济开发区 |
4 |
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 |
5 |
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杭埠园区 |
6.3 城镇生活节水重点工程
6.3.1 生活供水及管网改造工程
规划期逐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将城区水厂、乡镇中心水厂和新建地表水厂联合供水,以城镇供水设施辐射周边农村,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用水事业发展,同时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地区的饮用水工程建设,保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十四五”期间,发展城市供水管网优化配置建造设计技术,科学制定和实施管网改造技术方案,减少供水系统漏损。加大新型防漏、防爆、防污染管材的更新力度。新建并改造百花苑小区、华锦小区、光彩大市场等43个老旧小区供水管网及配件,项目合计改造及新建供水管网长度约300km。至2025年,全面推广节水型器具,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预计投入6000个节水型器具,预计投资18万元。
6.3.2 园林绿化节水改造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市公园数量和城市绿地面积增多,园林绿化养护用水消耗量递增,城市园林绿化宜选用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耐旱型植被,改变传统的运水浇灌和人工水管浇灌比,采用喷灌、微观等节水灌溉方式。“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凤凰河景观带、九墩塘公园、长安公园、新河东路景观带园林绿地给水浇灌面积约0.28万亩,皖西路(梅山路-东城路段)的园林绿地运用泵房、给水管道、配套设施、水泵系统等给水浇灌,建设长度为3.8km,面积为0.0069万亩,预计投资685万元。
6.4 非常规水源利用重点工程
加强缺水地区非常规水利用。加强再生水、雨水、矿坑排水等非常规水梯级、安全利用。强制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生态景观优先使用非常规水。至2025年,六安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万m3,新增中水回收利用量7万m3,六安市累计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达41.5万m3/d,累计中水回收利用量13万m3/d。
6.5 能力建设重点工程
6.5.1 取水计量监测管理
完善农业农村用水计量体系,推进大中型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规模以上地下水取水井安装监测计量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实用易行的计量设施。鼓励城市用户智能水表替代,提高高校、宾馆等公共场所智能计量水平。推进城市河湖湿地新鲜水生态补水监测计量。推进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监测全覆盖,鼓励工业企业配全三级用水计量设备,推广重点取用水企业取用水量在线采集、实时监测。
6.5.2 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结合六安市县、区防汛抗旱局域网,建设涵盖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水文水资源监测及管理系统、水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及管理系统、节水管理信息系统、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和电子政务管理系统的数字水务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实现全市联网数据共享。
6.5.3 进一步推进建立水权交易市场
六安市金安区水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是2019年安徽省委确定的深化改革内容,也是六安市委确定的2019年深化改革78项重点任务之一,作为安徽省首个水权确权登记试点区域,其探索总结的水权分配模式、确权方法、登记流程及信息化监管支撑,是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十四五”期间,应进一步探索并初步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培育市场主体,明确可交易水权,探索水权交易流转和相关制度建设,以水权交易的方式重新配置水资源,推进和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当中的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至2025年,在六安市扩大范围,推广水权交易,培育水市场。
6.6 节水载体建设
(1)节水型学校。“十四五”期间创建一批节水型学校。创建内容主要是ic管理卡用水管理的应用、对原有建筑实行节水改造,在学生宿舍、教室、公共场所安装节水型便器和节水型淋浴设施,并采取用水计量措施,作为其他院校节水的示范。预计2021年至2025年,创建节水型高校2处,以合同节水模式推动节水型学校节水创建工作,推动合同节水示范推广。
表6.6‑1 六安市“十四五”节水型高校建设名录
序号 |
县区 |
节水高校 |
1 |
六安市 |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
2 |
六安市 |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
(2)节水型单位。“十三五期间”市级机关单位全部创建,市级事业单位创建62.5%,剩余市级事业单位多数存在无独立办公楼、办公地点变动等不满足创建要求的问题。根据《安徽省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标准》,节水型单位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核,分别是节水技术标准、节水管理标准和鼓励性标准。“十四五”期间省级公共机构全部完成节水建设、市级事业单位完成节水创建53家,具备创建条件的县级全部机关单位和60%事业单位完成节水型公共机构建设。
6.7 节水宣传与教育
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是开展节水宣传的重要资源。市水利、教育部门要把节水教育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支持力度,做好教育基地的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聘任思想素质好、懂教育、懂节水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以及讲解,加强节水教育。“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4家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表6.7‑1 六安市“十四五”中小学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重点名录
序号 |
县区 |
节水教育基地 |
1 |
六安市 |
六安市九里沟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
2 |
霍邱县 |
霍邱县节水教育科普馆 |
3 |
金安区 |
金安区立春农业科技园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
4 |
金安区淠河所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
备注:“十四五”期末各县区至少建成1处节水教育基地
7.1 深入贯彻总量强度双控制度
完善用水总量控制体系。制定并实施《六安市“十四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方案》,将2025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县(区)级行政区,根据六安市实际情况,农业用水占比较大,加强农业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至关重要,大中型灌区管理单位需制订用水分配方案和年度用水计划,加强灌溉用水管理、取水和输配水设施管理。
严格落实节水评价制度。全面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推动提高用水效率,对标国际国内同类地区先进用水水平,促使规划和建设项目高效用水,从严审批新增取水许可申请,叫停节水不达标的项目,切实把好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节水评价关,并夯实相关工作基础。
7.2 落实相关政策制度与标准
全面深化水价改革。建全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差别水价、阶梯水价等措施。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适时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探索实施灌溉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推进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时修订完善六安市行业用水定额。逐步建立节水标准实时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
7.3 建立节水市场调节与激励机制
进一步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根据金安区水权确权试点改革工作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明确行政区域取用水权益,科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探索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建立水权制度,对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不满足需求的地区,可通过水权交易解决新增用水需求。加强水权交易监管,规范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
推动合同节水管理。严格落实节水装备及产品质量评级机制,建立节水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与服务业、农业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引导推动合同节水管理。通过市场机制与节水服务企业签订节水设计、改造、计量监控和咨询服务等合同,拓展投融资渠道、整合市场资源挖掘节水潜力。
实施水效领跑和节水认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公共机构等用水领域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荐水效领跑者名单,树立节水先进标杆,鼓励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持续推动节水认证工作,促进节水产品认证逐步向绿色产品认证过渡,完善相关认证结果采信机制。
规划实施后,可以有效减少供水需求量和水资源消耗量,节约供水工程建设投资,减少废污水治理投资,可以有效地节水增产、节地、节能、改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效果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效控制需求过度增长,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二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三是部分节水量可供经济社会使用,缓解供需矛盾;四是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五是部分节水量可供生态系统使用,改善生态环境。
8.1 经济效益
规划至2025年,六安市节水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农业节水方面,其直接经济效益可体现在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渠道占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等;在工业节水方面,其直接经济效益可体现在减少供水费用、排污费用、污水处理费用及相应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等;在城市生活节水方面,其直接经济效益体现在供水工程投资的节省及运行维护费用的减少等,同时也由于节约用水,相应也节省了因开辟新水源而消耗的费用。
8.2 社会效益
节约用水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转变生产、社会服务和生活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做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需水量微增长甚至零增长,减少全社会用于供水、废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基建投资和工程运行费用,以及相应的能源消耗。节省下来的社会公共资金,可用于增加其他方面的社会福利事业的开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次,通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规范用水秩序、减少水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众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节水方面,通过节水工程改造和喷滴灌技术的广泛推广,实现农民减支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在工业节水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生产工艺改造等节水减排措施,节约水资源,遏制水污染加剧,引导六安市产业走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效益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城镇居民节水方面,通过生活节水器具推广、居民饮用水供水管网改造、排污工程及一系列节水制度的实施,有效节约水资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广泛的节水宣传和教育,将提高社会公众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加六安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8.3 生态环境效益
节水的环境效益是各种效益中最明显的效益。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可以促进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取用水量,维持河流的基本生态需水。通过严格限制污水排放量和建设治污工程使河流污染程度大大减轻,提高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使重要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也对全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节水环境效益方面,因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农村水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农业节水不仅降低农业成本,同时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农业灌溉节水可以使河道中冲淤、排咸的水量得到缓解,延长河道的功能期,改善水体和土壤的质量。工业节水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从而提高水环境容量。每节约1m3工业用水可以减少0.7~0.8 m3废水,不仅避免了废水的处理费用,还可从源头上避免水体的污染。节约用水。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合作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动节水工作。市水利局牵头,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建立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节水工作中的重担问题。实现权责分明、政策协同,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合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国家节水行动落地见效。
(二)严格节水执法,规范管理用水行为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节水管理配套制度,强化执法,规范管理行为和用水行为。
(三)加强政策引导,拓展金融保障
建立绿色信贷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节水项目优先给予支持。规范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
(四)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强化考核监督
实施农业节水增产、工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及节水载体创建行动,将节约用水主要控制指标和节水载体建设进展情况,纳入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内容,加强日常节水载体建设的工作督查和指导,高起点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节水意识
继续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舆论监督,公开曝光浪费水、污染水的不良行为。大力开展群众性节水活动,实施人人节水行动。加强在校学生节水教育,使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爱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行为习惯。